"过劳死"的新闻频频出现,曾有媒体报道,说到"压力大"、"节奏快",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日本"。但有统计数据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大国。
之前的IT的猝死的新闻给软件开发、软件测试人员敲响了警钟,一时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很多人都认为不能因太过于追求事业而牺牲健康,确实,以"折寿"为代价来换取高薪,显然不是奋斗的初衷。
观点:别让金钱拖累了幸福
就像不断膨胀的GDP一样,在急速发展的中国,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软件开发、软件人由于工作特性的原因,长期处在睡眠不足、身心疲乏、神经衰弱、免疫力下降的亚健康状态,可是,他们常常更更新业绩好坏、地位高低,薪资多少,却无暇顾及自己的身心健康。
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但以"折寿"为代价来换取高薪,显然不是奋斗的初衷。"每个人的价值观是不同的,我们只有独立探索自己的价值观,树立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我们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不仅仅是以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成功标准为准则,那样我们只是在重复别人的人生。"
职业生涯之路如此漫长,生存压力与日俱增,各种诱惑接踵而至,有多少人会谨记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多少人会记得梦想的初衷?等生病倒坍在病床时,剩下的除了病怏怏的身体,那些功名利禄其实和浮云没有两样。
要想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几位职业规划师给出了一些建议。
方文怡认为,以个人角度来看,要坚持"身心健康是王道,工作节奏张弛有度"的法则,时刻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和职场心态,一切以自己的身心健康为首要考虑;另一方面,从企业而言,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项目分配合理,减少加班,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在关注业绩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这才是人性化管理的根本。
富饶则认为,年轻人的职业观、价值观和幸福观要从小开始探索并确立。"年轻的一代在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之前,往往是以父母的价值观为重要参考,因此父母的引导和启发教育至关重要。"父母要注意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生活,在价值观和幸福观方面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帮助他们发现并培养兴趣,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
自测:你正处于过劳状态么?
为你的身心健康,为了你更长久的职业生涯发展,快来测试一下,职场上的你过劳了么?
准备好了么,拿起笔,选择你的答案:
1、每天喝咖啡的杯数是?
A.1杯 B.2-4杯 C.5或5杯以上
2、每周工作时间的是
A.40个小时 B.40-60个小时 C.60小时以上
3、每周出差的次数是
A.每周0-1次 B.每周2-3次 C.每周3次以上
4、每周有几天加班到10点半以后才下班?
A.1天 B.2-3天 C.3天以上
5、每天上班单程占用时间?
A.1小时以内 B.1.5-2小时 C.2小时以上
6、肩痛/颈痛/头痛的毛病出现频率?
A.一周最多一两次,无明显印象 B.经常发作,每周3-4次 C.每天发作,身体疲乏
7、每个月有几个星期天上班?
A.一天也没有 B.1-2次 C.3次以上
8、每月休闲活动(运动、聚会、出游等)的次数?
A.3次以上 B.1-2次 C.一次也没有
以上各题,选A得5分,选B得3分,选C得1分
16分以下:你有重度过劳的倾向,如果长时间持续这样的状态,健康会严重受损。
专家建议:
遇到这种情况,建议职场人首先和老板或上司沟通,主动如实反映身体不能负荷超量工作,健康已受到影响,不要被动或消极的推辞工作,以免让人产生误会,适得其反;其次,工作已经给你带来超负荷的负担,有必要审视现在的工作是否真正合适你,存在人职不匹配的可能性;再次,如已发觉有换工作的必要,那么请做好再就业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防止再出现过劳的现象。另外,工作过劳的人在心理方面也有沉重的负担和无法宣泄的情绪,如果内心压抑难耐,在解决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的同时,也要请专家帮你进行心理梳理和辅导。
"17-27分:你已在中轻度过劳的范围内。目前你的身体已渐进疲劳状态,精神不佳,时常感觉困乏。
专家建议:
建议调整你目前的工作状态,看看平常工作安排是否合理,时间管理是否得当,是不是有可以有提高效率的地方,重在自我调节。俗话说,会工作的人一定会休息,在工作疲惫时起来走动走动,周末也不要宅在家中,积极参加一些运动,哪怕散步多呼吸新鲜空气,对放松身心有益。
"28分以上,恭喜你!目前你是在轻松中工作,即使有压力也被你化作了动力。经常运动,劳逸结合,请继续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