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QA这个职位,相信没做过的人比较陌生,做过的人做久了就有点迷茫,找了篇文章给大家,感觉剖析的很到位!
QA = Quality Assurance ≠ Flow Assurance 。QA是质量保证不是流程保证。“言必称流程”这是流程推行初期的好现象,但经过两年多IPD-CMM流程的推行与实践,“言必称流程”已经显得落后,显得“土”。我们需要发展的看问题,根据质量保证工作发展的状况调整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这可以说是我们工作中的“时尚”。质量保证就是要保证质量,这是大多数普通人朴素而实在的看法,尽管在质量管理相关的学术领域存在着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三个层次三个领域的划分,并把质量保证定义为产品开发的“过程保证”,但那是建立在“所有的角色职责都被清晰定义,并被有效执行”的理想分工下的。如果“后卫”只管球门前的区域,“中锋”只管球场中间的区域,那这个球是没法踢的。现实中是不存在理想分工的,何况我们的质量体系还没有发展得足够成熟,所以总会有一些责任并不明确的“模糊边界”。“模糊边界”是多事的地带,在这个“地带”,若能有成功的“跑位”,必将展示出显著的绩效。因为这是超出组织预期(或称为组织定义,这只是底线)的良好表现。另一方面,不同组织赋予QA工作的职责是从自己的现实需要出发的,不是按学术界的分工定义QA工作的内容。所以个人认为,在质量体系还不够健全、成熟的情况下,突破流程去作事,突破TR2-TR4,突破过程与工程,突破部门和角色的顾虑,从产品需求分析到开发测试完成,再到后续的升级、割接、维护,各个环节中影响质量的流程问题、技术问题、工具问题、管理问题,都可以成为QA工作的关注点。相对推行IPD-CMM流程来说,这些工作,套用一个流行词,叫“增值服务”。 “增值服务”会赢得更多的掌声。
QA = Question, Answer 。QA工作要致力到发现问题,并关注问题的解决。上面说到,各个影响质量的环节都可以成为QA工作的关注点。那如何关注呢?
首先是发现问题(Question)。以“医生”的专业身份,以“局外人”的中立眼光,寻找问题并大胆执着的暴漏出来。发现问题,不是比对流程,不是查看实际操作与流程的不符之处,而是要找出影响质量、左右进度、降低效率、削弱效果,进而损坏组织目标达成的不良现状来。这些现状可能包括流程问题、技术问题、工具问题、管理问题等。在矩阵形组织结构中,能够全流程关注的角色很少,能够全流程关注的眼光很弱。这可以成为QA工作的切入点。发现问题之中还涵盖“预警问题”,这就是扁鹊高明于华佗之处。要做到准确的预警问题、及时的发现问题,需要深入实际,密切跟踪,了解现实的操作过程。如果不知道市场需求是通过什么人、什么样的交流方式、什么样的交流对象、什么样的工作量投入、什么样的反馈机制、什么样的写作过程、什么样的分解方法、什么样的表达规格、什么样的承载形式、什么样的评审过程、什么样的变更机率,说白了就是,如果不知道需求形成的各个“环节”,不知道从每个环节中收集有效信息,是不可能发现问题的,是不可能作出“增值服务”的。当开发环境已经变化,(如OI从没集成开发环境到使用USAP集成开发工具),当测试工具已经变化,(如从TCL到CPP UNIT),当开发模式已经变化,(如从全自主开发到外包合作、ISV开发),我们的质量过程是否能够适应?当客户要求已经变化,(如海外成熟运营商对质量越来越高的重视),当投标要求已经变化,(如SUNDAY对整体解决方案的要求),我们的管理重心是否作了调整?当PM们越来越成熟,当流程已经落地,等等,当这些变化发生的时候,就是问题暴露的时候,就是思考问题的时机。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变化,跟踪这些变化,才能及时发现新的问题,才能指出我们正确的改进方向。
第二是给出方案,解决问题。(Answer)。作为QA个人来讲,在流程层面,给出解决方案或提出建议措施,是QA角色的强项。在工程方法推行方面,在技术改进方面,在管理实施方面,在人员激励方面,是不是就束手无策、无所作为呢?QA是一个可以全流程关注的角色,是一个可以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的角色。利用这一点,就可以协调各方力量,组织专题会议,跟踪问题解决,推动共同改进。 这是QA借力行事,关注问题,侧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QA个人能够独立解决所有问题,那么QA就是Leader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