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走创业之路证明和实现自身的价值。他们也具备充足的创业热情和动力,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创业之路并不平坦,走向成功也需要更多扶持和指导。
青年创业已经形成了一种向上的热潮,在为数众多的青年创业群体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困扰着他们,不仅在创业之初的选择、立项、心理承受方面,而且创业起步后的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都是关系创业成败的关键。为此,创业指导专家们为青年的问题的给出解答。
创业第一关理想向现实的转变———创业项目的选择
一般青年在创业之初处于两种状态,也是两个常见的误区,一是过于乐观的理想状态,二是处于懵懂的迷茫状态。针对这两种状态,创业专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专家说,有些创业青年是由于怀有比较高的热情和动力,因此对自己的所谓“创业项目”特别自信,甚至于极度乐观。往往把创业的前景和未来想象得特别好,也就不具备冷静分析项目可行性的耐心,很容易匆忙上马,而败下阵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他们认为,这类人一般只把主要精力放在吸引投资和迅速立项上,其实这样匆忙的做法是很不科学的,也最具风险,还有不利的地方就是由于过于激进,也大大增加了上当受骗的机会。
结合创业实践分析,作为大学生,有理想有抱负,除了纸上谈兵之外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和相关的知识,创业之初最缺乏的是经验,因此专家认为青年和大学生可以通过打工,先找一份工作,但是不要要求太高,在工作中可以学习创业的知识,体验经验,积累原始资金,当有了技术,再拥有了经验和资金的情况下,一步一步地发展,实现创业梦想才比较现实。
创业第二关临门一脚———创业时机的把握
通常创业项目的选择是一个比较漫长和花费时间的过程,而与之相矛盾的是创业时机则很可能又是稍纵即逝的。如何把握好这关键的“临门一脚”,也是至关重要的。
专家提出,创业时机的判断对于多数创业者来说,新项目的发掘已经不是问题了,比如我们青年创业周上就展示了很多项目,关键的问题就是怎么来判断项目的价值了。
首先,光凭感觉是非常不可靠的,商机判断方法基本上是两个方面,一个是项目,一个是创业者。项目又是两个方面,一个是项目本身,一个是项目方。创业者是创业主导者和创业团队。从项目本身来判断,最重要的一点是从市场角度来判断,从市场角度来判断需要注意六个方面:
第一,是考虑项目的市场位置。通常来说对于缺少经验的创业者,他们喜欢那种全新的项目,市场上从来没有的项目,实际上这不是一个好方法。最好的市场是度过了萌芽期,这样才能比较平稳。而成熟的项目也不是好项目,等于是在成熟的项目里面“陪嫁”,没有风险议价,也就得不到风险“溢价”了。
第二,是市场的产品比较。如果创业项目在价格上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同时在产品质量上又不是很差,这样就意味着一个很大的成功机会。
第三,是特殊需求。当一个产品是市场上从来没有过的新产品的时候,要看是否满足市场上某种人的特殊需求,这个就叫小众产品市场。小众产品市场是创业者的一块金矿,创业者如果能找到这个市场,成功率会非常高。小众产品市场的特点,就是开拓比较困难,但是一旦打开盈利非常客观。市场非常小,市场竞争小,持续性非常好,所以也不必担心强者来进行竞争。
第四,是项目的控制性。这是判断项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比如说控制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硬资源,一个是软资源。硬资源是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如果是创业者能控制的项目,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另外一个就是软资源,很多市场都是人为控制的,如果能做好这个市场,那么也有非常大的成功。
第五,是市场结构。包括现在和潜在市场的规模,经营者的数量,销售规模,竞争程度,购买者数量,购买者偏好,购买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产品的成本因素,分销渠道。
第六,要重视的是项目的成长性。一般来说,市场上显示商机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市场已经开发了,但是现有的供应商不能够满足市场,在这个时候创业者介入进去,成功的把握是最大的。
刚刚创业不久的夏道竹用自己成功的案例为创业者把握时机做了示范,作为一个毕业三年的大学生,是如何发现创业时机和把握的呢?可以说当时他要辞职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而对于自己创业的快餐行业,更是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
其实,个中的原因并不复杂,由于在北京经济开发区工作,他通过在开发区工作,对开发区的快餐需求有了非常详细的了解,发现这里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可以说是通过日常给别人打工发现了商机,并且也利用工作之便,完成了市场的分析和调研。由此,选定了创业的项目,抓住了时机。
创业第三关挣脱桎梏———解决创业资金链的断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创业者遭遇的则是启动资金的匮乏,从而导致错失良机或很好的创业项目胎死腹中。而盲目的引资和扩大资金投入,也会增加创业的风险,因此,创业专家也明确反对创业项目图大、高投入和追求高回报的做法。
创业青年张宇新说,起初他和朋友成立了一个小公司,从零开始创立公司的确不太容易,这个小公司,任凭跑断腿、磨破嘴,也难以取得客户的信任。最后通过朋友的帮助,才拿到几个大公司的合同,虽然合同拿到了,能否完成又成了问题。几个创业的人凭着当时一股创业的热情和吃苦的精神,也充分发挥了以前打工积累的经验和优势,抓住了2000年前后进行设备更新和改造的机会,完成了一大批工作,为自己挖到了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