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到的数据和样本(主要数据来源于我运营的知识星球,仅供参考)来看,目前招聘市场上,对软件测试岗位的要求主要有如下几种特征:
1、入门筛选条件首先是学历,必须统招本科起步
有些外包到大厂或知名金融机构的岗位,甚至要求211学历起步。虽然大家都知道外包岗位做的事情大多是基础的重复性劳动,核心业务或者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基本不会让外包同学接触,但学历筛选的硬门槛,越来越有意思了。
2、即插即用的测试工程师,找到一份工作还算不太难
如何理解即插即用呢?就是来了就能上手干活儿,不用专门花时间给你讲业务逻辑之类的内容。
以前大环境好的时候,对刚入职的新人还会有新人培训,也会给时间来熟悉业务,现在就是简单粗暴,能不能直接上手干活儿。
业务熟悉程度和岗位匹配度,对面试通过的影响越来越高。这也是银行金融保险相关领域,外包市场如此大的原因之一,因为背后的业务逻辑几乎没区别。
3、实践经验很重要,面试问题越来越抠细节
以自动化测试为例,不要求你能手撕代码一个人开发平台,因为现在成熟的平台和框架太多了,当然你真有这能力更好。
现在测试岗位面试,就是问你实践的细节。比如怎么从数据库中获取测试数据,测试数据参数化如何保证数据和用例场景的匹配度。
再比如怎样通过监控和日志定位排查问题,甚至在提bug时候能直接告诉开发是哪个字段导致的bug。
以前很多测试岗位和工具人一样只负责提bug,定位修复是开发的事情,现在巴不得你多会一些多干一些。
而且当下很多面试问题,都不会就着你的简历问,面试官直接问具体的业务场景和问题,主打现场思考即时回答。有经验会总结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自然进入下一轮面试筛选,不能的自然而然没了下文。
除了上述几项特征之外,代码能力对面试通过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高。不指望有多优秀,但最起码要会自己开发小工具解决具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会不会,能不能用起来,解决问题才是核心。
大环境好的时候,企业才有预期和动力去招聘具有更好技术视野和规划能力的人。当环境恶化时,生存下来,能干活儿才是根本。至于技术视野长期规划,那玩意有什么用呢?
毕竟,大厂只是少数,大部分公司每天都在生存线上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