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行业
请选择职位
请选择省份
请选择城市

年后求职7000字献礼,希望对你有用(二)

时间: 2019-03-05 09:25   作者: Lachel   点击次数: 
 

  二. 面试过程中,这样沟通更有效

  1. STAR 原则

  这可能是最经典的面试技巧了。

  试着用这样的方式,去组织自己的回答:

  Situation(场景):我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Task(任务):我面临的任务是什么?

  Action(行动):我采取了什么行动?

  Result(结果):我得到了什么结果?

  一个简单的例子:

  有一次我们突然接到了一个紧急的案子,客户要求一周内出结果(背景)

  我们立刻成立了一支项目团队,我在其中负责整体方案(任务)

  这一周里,我们天天都在加班、开会讨论,我每天先出一个框架,再根据大家的反馈去完善它(行动)

  最终,客户很满意,案子顺利执行,还跟我们签了下一个单子(结果)

  当然,实际表达的时候,更多地专注于「我」做了什么、贡献了什么。

  这是最基本、最核心的结构化模式,可以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2. 灵魂三问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一切面试官的提问,本质上,都是这三个问题:

  你能做这份工作吗?

  你热爱这份工作吗?

  我能忍受与你共事吗?

  这三点分别考查的,就是候选人的能力、热情和匹配度。无论面试官问什么问题,本质上,他都是想了解这三个问题,没有例外。

  所以,面对任何一个问题,你需要回答的只有三点:

  我擅长这份工作,我热爱这份工作,我跟咱们团队非常搭。

  其他的,都是无效的沟通。

  具体而言,面对任何一个问题时,不妨思考一下:它跟哪一点可以挂钩?然后,再把问题拉到你擅长的领域,告诉面试官:为什么你应该选择我。

  这是一个需要练习的过程,你可以在家里,针对一些面试官可能会问的问题,事先做好准备。

  哪怕是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也不要完全放飞自我。甚至,面试官没问,你也可以主动、适当引导一下,把话题拉到你准备好的节奏。

  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注重成果而非职责

  很多缺乏经验的人,常犯的错误是:强调自己「负责」什么,而不提自己「实现」了什么。

  这是没有意义的。

  面试官想知道的,是你这个人,不是你的职位。如果换一个人,这套说辞也能成立,那你跟别人的区别又在哪里呢?

  所以,不要注重于「负责什么」,而是尽量呈现数据,用数据告诉对方:你的成果多么出色,多么值得对方接受。

  当然,除非你是大公司总监以上的中层,那么,你的职责和履历本身,就已经代表了你的能力(也有例外……)。除此之外,请尽量聚焦于成果。

  4. 准备模块

  什么是模块?简单来说,就是事先准备好一系列的表述,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灵活拆解、运用进去。

  比如:

  我对自己的定位;

  我擅长的技能;

  用一个词介绍自己;

  我做过印象最深的工作;

  我对自己未来的规划;

  ……

  诸如此类。

  这也是即兴演讲中一个非常好用的技巧。用演讲技巧来说,就是事先储备好各种段子,根据现场状况灵活组合。

  试试这套方法。这可以有效地节省你的认知成本,让你将更多的注意力、认知资源省出来,用到分析、思考上面,同时,也可以避免各种停顿、天马行空、支支吾吾的情况发生。

  5. 不懂时反问

  很多候选人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最容易有两种反应:

  第一,是陷入沉思,要求对方「给我一点时间思考」,然后断断续续讲出自己的理解;

  第二,是心态失衡,一边讲一边思考,导致内容不知所云、离题万里。

  更好的做法是什么呢?是以攻为守。

  具体而言,不妨大胆地告诉对方「这一块我没有接触过」,然后针对对方的提问,作一些围追拦截的询问,从面试官处获取信息。

  这样的好处有三点:

  表现你敏捷的思维和学习能力 —— 即使你真的完全不懂,哪怕只是吸收面试官的回答、提炼重点信息,并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也能给对方留下很好的印象。

  给自己余地思考,获取必要信息,又避免了「沉默」的尴尬。

  创造机会让面试官讲话、表达 —— 人总是有表达欲的。记得在他讲完之后给予正面的反馈,比如感谢、肯定和赞扬。

  这需要一定的抗压能力和应急思维,平时不妨有意识地锻炼这一点。

  6. 注重未来而非过去

  面试一个新的职位,强调你过去相关的经验,和强调你对这个职位的潜力和适配性,哪一种效果更好?

  根据哈佛和斯坦福的一项研究:人们很可能更喜欢后者。

  他们做了一个实验:面对一个职位,候选人A2年相关经验,并在领导力测试成绩中取得高分;候选人B没有经验,但在领导力潜力测试中取得高分。

  结果证明:大多数面试官更青睐于后者。

  心理学家 Heidi Halvorson 解释道:我们的大脑更关注不确定的信息,因为我们想解开它。如果这些信息是积极的、正面的,就会给我们更好的感受。

  当然,这里不是让你宣称「我喜欢这个职位,我一定能做好」,而是通过一些方式,强调自己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匹配程度,并给出一些依据,让对方对你拥有更好的预期。

  毕竟,大多数人进来之后,都是需要重新适应和培训的。你之前做过的经验,未必一定是助力,很有可能会成为障碍。

  调研来源:

http://www.hbs.edu/faculty/PublicationFiles/tormalajianorton_b87536ee-13dd-464f-a65a-8dff3f6c5f8b.pdf

  7. 结构化陈述

  回答问题时,不要过于随意、意识流,尽量采用两种结构化的阐述方式:

  (1)总分总

  按照「主题 – 分点陈述 – 重复主题」的形式,会给人很有条理的感觉。比如:

  我在这个项目中主要做了三点事情:1……2……3……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项目的贡献。

  不要小看最后的「重复主题」—— 它可以有效地收束话题,帮助对方节省记忆和切换的成本。

  当然,未必一定要把主题重复一次,你可以换个方式去表述,比如,用递进的方式,陈述你行动之后的结果。

  (2PREP

  这是一个非常高效的沟通模型。亦即:

  Point(要点):我要讲的内容是什么?

  Reason(理由):我的理由是什么?

  Example(例子):有什么例子来支撑我的理由?

  Point(要点):最后再重复一次要点。如果可以,对上述内容做一个总结。

  如果你仔细一点,会发现,我很多文章,其实都是按照这个模式去写的。

  这是一个值得在生活中反复练习的模型。

  8. 不要粉饰

  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不要自作聪明,用一些看似缺点的优点去包装它,像「我最大的缺点是过于追求完美」—— 根据哈佛的一项研究,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

  这会让面试官觉得你是个不够诚实的人。

  适当展现自己的一些小缺点,会让你的形象显得更有血有肉。比起一个不犯错的人,我们会更喜欢一个优秀、杰出,但偶尔犯错,也会有些小缺点的人。

原因很简单,后者会向我们展现一种开放、不设防的姿态,从而也更容易被我们信任。

打印本页 | 加入收藏

上一篇:【精品课程】测试开发高级实战班 第13期    

关闭  
主要城市: 北京 上海 杭州 广州 南京 武汉 长沙
全部城市: